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以及资金、技术资源的差异,形成了各国间不同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发达国家大量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自然资源和工业产品,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环境是一种资源,应是有价值的。环境成本内在化是当今世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同时,资源差异所产生的交易机会不仅仅表现为各国间供给余缺调节的客观必要,更主要的表现为各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随着国际社会对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关注,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要求将增加企业成本支出,影响产品取向,**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日益关心环境保护,研究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将环境与贸易挂钩,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符合当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考虑环境因素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处理贸易与环境关系时,若过于强调环境保护并以此作为不遵守有关国际贸易规范和准则的理由**有可能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贸易壁垒,当个别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时这种贸易壁垒**实实在在地形成了。
目前,一些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通常做法是,由国家专门机构或其指定的组织依据一定的环境保护标准、指标或规定,向有关申请者颁发其产品或服务符合环境要求的特定标志(即绿色标志)。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等的限制,要取得发达国家的绿色标志难度较大,如果不能获得绿色标志,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将无法与获得标志的同类产品竞争。一些贸易强国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以保护本国环境为借口,违背环境保护的宗旨,制定极为苛刻的环境指标并采取一些其他措施限制国外产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HTTP/1.1 401 Access Denied
|